法國巴黎銀行伯大尼博物館

香港薄扶林道139號
金鐘站轉乘巴士40、40M或37B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二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三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四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五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六11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日12:00~18:00

  • 費用
    需預先經快達票售票網購票 $25(附加$15手續費)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小時

港島南區的薄扶林,曾經有座伯大尼修院,被大牧場所環抱,一派中世紀歐洲小鎮風情,這就是伯大尼博物館導賞的開端。博物館位置不在鬧區,而且參觀必須預先購票,也因為伯大尼小教堂是香港少數非教徒也可申請的證婚場地,一遇包場便未能參觀,自2006年開放參觀以來,受歡迎程度歷久不衰,假日前往宜提前購票。

1875年,巴黎外方傳教會在港修建東南亞首間傳教士療養院,主要由教堂、1886年蘇格蘭籍外科醫生與五名商人創辦牛奶公司,在伯大尼附近蓋牧場及兩座八角形的牛棚,於2002年租予香港演藝學院,2006年翻新為電影電視系的校舍,整個建築群包括小教堂、牛棚改建為惠康劇院、兩個表演場地、一個展覽廳和由地下酒窖改建而成的博物館。

伯大尼修院被評為香港法定古蹟,由小教堂、療養院和僱工區三部分組成,博物館很小,主要介紹伯大尼修院、教會在華數百年的傳教史、其姊妹建築納匝肋(今大學堂),以及附近薄扶村村的歷史。納匝肋是教會亞洲區的語言及印刷總部,於1894至1956年間以亞洲語言出版無數書籍,具有深遠的影響力。參觀博物館放在導賞的終站,重點還是典雅的小教堂,修院為歌德式建築,建築物四面均看到尖拱柱組遊廊,外廊石牆、裝飾扶壁無一不美。小教堂必看彩繪玻璃窗、祭台及聖像,在復修團隊尋回文物的過程中,最傳奇的要數九扇彩繪玻璃窗,它們曾流落於共濟會「雍仁會館」及政府倉庫,而聖像則為複製品。一小時導賞很快就結束,雖然未能再踏足小教堂及博物館,不少人仍會徘徊於修院及牛棚外,欣賞建築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