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士芬地質博物館

薄扶林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厲樹雄科學館地下及一樓
香港大學站A出口乘升降機到FB層,左轉,經過大學街,最後右轉抵達厲樹雄科學館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13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二13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三13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四13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五13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六休館

    • 星期日休館

    • 公眾假期 休館

  • 費用
    免費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30分鐘

在香港還未成立地質公園時,大家對地質的興趣缺缺,其實一塊塊不知名的石頭,跟生活息息相關。香港大學有個迷你地質博物館,以已故礦務工程師許士芬命名。博物館就大學書店旁,很容易就找得到。兩層展廳由史前世紀講到現代,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,佈展方式比較學術,猶如立體教科書,教大家認識地球及其演變,介紹有關地球科學的研究資料和生活應用的知識。

許博士早年國內及香港從事礦業工作,喜歡收藏世界各地的奇珍礦物和岩石,收藏時期主要為1950至1970年代,生前已捐出不少珍藏予港大,博物館轄屬地球科學系,作學系內及公眾教育之用,2015年該系學生就從館藏化石發現約1.47億萬年前屬晚侏羅紀時代的副狼鰭魚化石,是香港首個經鑑定的恐龍時代脊椎動物化石。千奇百怪、色彩各異的礦物、岩石和化石標本逾1,600件,分別陳列於「動感地球」、「地球的演變」、「地球物質」及「香港地質歷史」四個主題展覽廳內,身為女性尤喜二樓的「地球物質」展櫃,是為另類珠寶行,觀賞時自動忽略冗長的專有名詞,顧自讚嘆大自然如此瑰麗多姿。展品不乏巨型岩石,甫進博物館已見巨型菊花晶石,一塊藏有中國湖南於奧陶紀(距今4.9億年前)的三葉蟲化石,其尺寸之巨,在中國國內的博物館也很少見,外行人如我們最開心莫過於館內有不少巨型岩石可用手觸摸。不過天下豈止許博士一個私人礦石收藏家,畢竟大家喜歡的鑽石、黃金、瑪瑙等,莫不是礦石,博物館不時舉辦大型展覽,去年就展示18個收藏家從世界搜集而來的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