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棟屋博物館

荃灣古屋里2號
荃灣站E出口沿西樓角路步行約10分鐘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二休館

    • 星期三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四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五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六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日10:00~18:00

    • 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不一,詳見官網。

  • 費用
    免費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小時

香港有大大小小的客家屋改建為博物館,論規模及歷史,三棟屋博物館算是老大。從港鐵荃灣站出發,不到10分鐘便到達三棟屋。在荃灣還未發展為紡織業重鎮及新界首個衛星城市前,荃灣原居民村落主要是講客家話的客家民系村落,三棟屋正是一條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村,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蹟,1987年重修成三棟屋博物館。

三棟屋為陳氏所建,始建於1786年,門口有建築平面圖,可見形如棋盤,左右對稱,中軸線上建有前廳、中廳及後廳(祠堂),此三廳稱為三棟,故名三棟屋。三廳兩旁排屋為四房之居所,後來加建左右及後排的橫屋,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,面積約2,000平方米。按中國人傳統觀念,祠堂是全屋最重要的核心,祠堂及正門牆上有壁畫及彩色木刻裝飾都很漂亮。館內詳述陳氏來港史跡及大宅修葺的過程,花崗岩來自福建泉州,青磚及青瓦則來自寶安縣龍崗瓦窰,還有從兩條三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村購藏一批舊家具及農具,置於其中兩房的居室裡,放有「話當年」單張,讓大家更了解昔日大宅的生活面貌。

三棟屋於2016年改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管轄,並於館內增設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」,入內可看到貨真價實由老師傅紮作的薄扶林火龍、賀誕棚架,也可「光顧」涼茶舖、茶餐廳、裁縫店,也可憑文圖解說了解「吃山頭」文化等, 中心亦會不時舉辦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廣活動,包括舉辦展覽、講座、研討會、傳承人示範和工作坊等,讓大家了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多珍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