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者仁風校史館

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皇仁書院內
天后站出口步行10分鐘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

    • 星期二

    • 星期三

    • 星期四

    • 星期五

    • 星期六

    • 星期日

  • 費用
    免費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小時

  • 備註
    免費,必須透過網站或電郵預約參觀。

皇仁書院前身是中央書院,是全港第一所官立學校,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男子官立中學,校史館同時是研究香港早期教育的重要一環。皇仁仔出名團結,校史館公開徵集舊生的藏品,館藏逾4,000件,也廣招舊生及公眾擔任導賞義工,同時積極吸收保護文物技術,最近就由英國博物館用品製造商PEL引入一批專業文物保存用品,校史館辦得有聲有色。如欲參觀皇仁校史館,可於官網或臉書留言預約,也有不少人都會乘皇仁一年一度開放日,順道參觀。

皇仁早年已有出版過數本校史相關的刊物,其後於2013年設校史館,如今分為校史廊及校史館,由Student Ambassador負責導賞,也可掃瞄QR code聆聽錄音導賞。創校近160年,校史館有兩大看點,其一是皇仁本身的歷史,其次是皇仁見證香港多段重要時刻。在等候進入校史館時,坐着的便是六十年代的木椅,只有中六學生才可使用這種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,館內的木製桌椅則為校長、副校長專用,這批古董椅子及其他教職員及初中生木椅,曾經被遺忘於學校倉庫。校史館由二樓活動室改建而成,16個展櫃主要分成三代校舍時期文物及其他教育相關文物,大家都比較好奇能不能找到名人校友的點滴,學生木椅後面的「皇仁書院簡史」展板已有作介紹,如1878年校友韋寶珊爵士便是保良局創辦人之一,近的有科大前校長陳繁昌在學時的推薦信。從校章、戰前試題複本、功課簿、獎學金、1899年首期校刊《黃龍報》等,重溫昔日教育制度,會有很多意外驚喜。

香港及中國動盪時刻都有皇仁仔的身影,不少人都知道國父孫中山曾在中央書院就讀,富商周壽臣、何啟、何鴻燊也是,意想不到的藏品,是在皇氣十足的官校,曾有左派學生在六七暴動期間製作的反英傳單。其實皇仁三代鴨巴甸街及高士威道校舍都有故事,藏品中有數張三十年代學生在皇后運動場上體育課的黑白舊照,原來創校初期,學生會到大坑皇后運動場上體育課,1915年政府應學校要求增建更衣室給學生放置用品和更衣,更衣室蓋成中式瓦頂紅磚屋,古色古香,後來日佔時期鴨巴甸道校舍(今PMQ)被徵作日軍騎兵總部,隨後被美軍炸毁,曾於堅尼地道臨時校舍復課,1950年才在高士威道的皇后運動場興建現今的皇仁校舍。如今校內第二任校長胡禮的半身雕像,以及校門口的1941年第二次大戰時日軍遺下的一對大炮,都是舊校舍僅餘文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