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放時間
星期一9:30~17:30
星期二9:30~17:30
星期三9:30~17:30
星期四9:30~17:30
星期五9:30~17:30
星期六9:30~17:30
星期日休館
公眾假期 休館
費用
免費
建議參觀時間
45分鐘
保良局於十九世紀末成立,它的慈善足跡,與香港時局息息相關,文物館就設於中座大樓,展覽室禁止攝影。保良局早年並不在禮頓道現址,現時的中座大樓於1932年落成,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,屬新古典主義風格,樓頂中央的圓形屋頂非常醒目,但從大門門柱以至室內整個中軸線的一端關帝廳,所有柱身皆西為中用,中式廟宇常見的柱刻對聯、牌匾鋪天蓋地襲來,可謂非常獨特,細看之下皆出自清末民初移居香港的文人書法家,如區建公、朱汝珍、岑光樾等。保良局自1979年起已有系統地整理文物,也長期公開募集民間有關保良局的文物捐贈或製成複製品珍藏,但見有牆的位置,都有歷屆主席及總理的磁相,文物裡就有一張1905至1906一屆保良局總理合照,相中人全是穿清朝官服。香港人未必人人做到總理,但總有人於「星光熠熠耀保良」直播期間捐款。
文物館共有三個展覽室,常設展覽廳講述保良局的百年慈善歷史,不少文物如立領帖、留局婦孺名冊等,都顛覆了我們認知上保良局只有領養兒童服務及辦學。十九世紀末保良局成立之初,以「保赤安良」為任,拯救了無數被拐賣的婦幼,會為適婚年齡女子作婚配,但女子保留接受或拒絕求婚男子的權利,十分前衛;而領養女童的人士須到局內關帝像前填寫誓章,叩首焚燒以示赤誠,又有古人俠義風範,館內關帝廳,供奉關帝像,還有最早年的捐款人手工瓷相連捐款數字,以及各種紀念碑銘,成為一道不容忽視的風景。畢竟赫赫百年的文獻資料及文物繁多,不少珍藏都要靠專題展覽才得以重見天日,最新展覽便是八年抗戰時香港及保良局扶危面貌,精彩展品有報道1941年當年虎豹別墅主人之一的胡文虎樂善好施的剪報,以及支持國民政府抗日的救國公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