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放時間
星期一休館
星期二10:00~18:00
星期三10:00~18:00
星期四10:00~18:00
星期五10:00~18:00
星期六10:00~18:00
星期日10:00~18:00
公眾假期 10:00~18:00(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)
費用
免費
建議參觀時間
1.5小時
備註
十月至二月開放時間為10:00~17:00
全港最「八卦」的博物館,首推元朗屏山鄧族文物館。鄧族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,文物館是屏山文物徑最後一幢復修開放的建築,在一片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群裡,獨獨文物館是殖民式建築,屹立於蟹山上;博物館的前身為屏山警署,背後蘊含十九世紀初新界氏族武裝抗殖與風水政治,十分獨特。
屏山文物徑是全港首條文物徑,各建築分佈於坑頭村、坑尾村及上璋圍,文物館正位於坑頭村的小山丘上,但路牌指示有點混淆,不小心就會錯過。屏山文物館分為三座,分別為屏山鄧族文物館、屏山文物徑展覽室和社區文物展覽室,展示鄧族於屏山一支的歷史沿革及從族人收集得來的生活用品。
若假日前往的話,建議即場報名參加文物館的導賞,再遊文物徑,兩相對照,才能好好了解鄧族及新界昔日文化。 當中有兩件重點文物,都跟最為鄧族增光的翰林院庶吉士鄧鏡蓉有關。其一是掛於愈喬二公祠正廳中央的「欽點翰林院庶吉士」直匾,鄧鏡蓉在同治十年(1871年)高中進士,經御前考核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一職。 另一個是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的祝壽賀帳,真品在香港歷史博物館,仿實物大小的複製品則掛於愈喬二公祠的正廳內,該巨型賀帳是屏山武庠生(秀才)鄧大成聯同兩名孫兒送給母親鄭氏的六十大壽賀禮,帳上的文字正出自鄧蓉鏡之手。
話說博物館處於鄧氏宗祠後的小山丘「蟹山」,從風水上看是「蟹局」,1899年港督卜公與屏山鄉紳達成和平協議,於1900年在蟹山建了警署,以監視村民的一舉一動,警署原為紅色(熟蟹),即大石壓死蟹之局,後來1998年政府與鄧族商討換地建稔灣堆填區時,最終協議將屏山警署修葺為文物館,並髹上米黃色(活蟹),風水局搖身一變為「孫兒騎在爺爺身上」。最有趣的是,鄧族粵派第四世鄧符協本身也是一個風水穴專家,族中名穴包括丫髻山的「玉女拜堂」。風水地風景宜人,可360度欣賞屏山景色,文物館為典型殖民式建築,展示適應南方溫暖潮濕氣候的建築智慧,包括具遮陽通風的遊廊、兼具透光與私隱的大百葉窗、大量使用木及花崗岩等;風起時,一片沁涼。細心留意的話,會發現建築物外牆有四個槍眼,相傳是六七暴動期間所加但未能證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