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

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
地鐵8號線曉港站乘搭公交460路於大元帥府總站下車;地鐵2號線市二宮站步行20分鐘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休館

    • 星期二9:00~17:30

    • 星期三9:00~17:30

    • 星期四9:00~17:30

    • 星期五9:00~17:30

    • 星期六9:00~17:30

    • 星期日9:00~17:30

    • 公眾假期 9:00~17:30

  • 費用
    免費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小時

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,經常流離失所,但每每定居之處皆屬一時地標,1917年和1923年兩度徵用珠江畔的戰略之地——廣東士敏土(Cement)廠的辦公樓,先後建立大元帥府及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,設八部六局三處二所一庫及八個委員會,1924年孫中山先生便在府內南樓迴廊撰寫《建國大綱》,翌年3月逝世,來不及見證國民政府正式成立。博物館還原昔日各部佈置原貌,民國迷又要失控了。

士敏土廠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,大樓由澳洲建築師Arthur Purnell設計,南北兩幢主體建築原有架空走廊相連,前方的樓房亦已消失,東西廣場極大,已成為市民晨運休憩之所。建築雖為洋樓,卻融入甚多嶺南建築細節,譬如早期嶺南人十分注重建築的排水功能,而且大都用楠竹製成,Purnell便將排水的水泥管製成竹節樣式;百葉門窗、花瓶式護欄、地板花磚等都是嶺南風。鑲嵌在北樓走廊上的「求是碑」是鎮館之寶。

除了重現帥府原貌,另一常設展則展出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的歷程,更特別介紹Purnell於中國的建築故事。建議參與免費公眾導賞(每天四場),聽古才更有趣。參觀當日便有人提出為何孫中山蠟像臉色有異,原來帥府重要人物的蠟像皆為高分子矽膠材料製成,可以真實呈現孫中山當時身體不適的狀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