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放時間
星期一休館
星期二休館
星期三休館
星期四休館
星期五休館
星期六14:30~16:00(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「天文台全方位遊」,須預約,其餘日子不對外開放。)
星期日休館
公眾假期 休館
費用
免費
建議參觀時間
1.5小時
備註
必須預約;設有無障礙設施
「天文台全方位遊」以百週年紀念大樓(又名1883大樓)會議廳作為起點,參觀者會先觀賞一段有短片,了解天文台的服務:除了日常天氣報告、發佈風暴消息外,更包括地震、海嘯和核幅射的監測。
而真正的參展行程則由展覽廳開始,當中展示了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和相關的災情圖片、溫室效應、氣象觀測、天氣預報等資訊展板,更有翻斗式雨量器、自動氣象站科學儀器模擬供參觀者近距離觀看。參觀過程中導賞員會進行解說,內容詳盡而生動,由「掛風球」到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過程演變、香港歷史上有關風災、雨災等不同災難的故事,到高空氣象觀測儀器如何收集溫度、氣壓的流程,天文氣象站和氣象雷達每日的運作等,過程中旁及不少生活常識和見聞,值得留心細聽。
其後會介紹位於大樓外的不同監測儀器,不少是香港天文台每日公佈資訊的基礎,如各種溫度計、暑熱壓力測量系統、雨量計、風速表等,導賞員會逐一講解,其中更有提及氣象報告中代表香港位置的具體監測儀器的真貌。有興趣找答案的朋友,記得了解清楚。
除了有關天文台運作的儀器外,建於1883年的百週年大樓更是法定古蹟,百多年來一直作為天文台運作總部,而導賞活動的最後一站亦是以1883大樓內的歷史室,裡面放滿了不同文物,如電報機、地震檢測器和不同歷史圖片、手稿,其中一個放於中央位置的擺鐘,是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,天文台提供授時服務的主要參考儀器,歷史價值十足。
「天文台全方位遊」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,名額每次30人且只設粵語講解,需於月頭於網上報名,若報名人數超過此名額,將以抽籤來決定結果,所以是否能參與,真的要靠彩數。惟由地鐵站走到百週年紀念大樓,中間須經過段長斜路,與小朋友或老人家同行時要特別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