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海事博物館

中環八號碼頭
中環站A出口步行約10分鐘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9:30~17:30

    • 星期二9:30~17:30

    • 星期三9:30~17:30

    • 星期四9:30~17:30

    • 星期五9:30~17:30

    • 星期六10:00~19:00

    • 星期日10:00~19:00

    • 公眾假期 10:00~19:00

  • 費用
    成人 $30,兒童、學生、長者及持博物館通行證 $15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.5小時

  • 備註
    設禮品店及餐廳

貴婦級的博物館,說的是香港海事博物館。博物館由一班香港航運界熱心人士籌建,從中國航運發展切入香港歷史,一切由耳熟能詳的「香港是一個小小的漁港」說起,最終蛻變成貨櫃吞吐量數一數二的國際航運中心之一。博物館最初位於美利樓,2013年才搬遷至中環碼頭,共分A、B、C三層,一下子擴充為17個展廳,並附設餐廳及禮品店。

職員建議先從底層C層開始遊覽,在大航海時代,世界各地的商人及航海家已經在中國沿岸及香港出現,在這裡可以看到漢代陶船、鄭和下西洋大船等各朝代的模型,特別介紹1846年從香港出發的「耆英號」,它是中國第一艘遠航歐美的帆船。海外貿易自由留下的珍貴文物件件精品,看到審美疲勞,昔日中國出口絲綢、鐵器、漆器、瓷器、紙張、紙幣等,進口貨物就有寶石、羽毛和熱帶鳥類。館內一幅1690年的屏風,就描繪了清朝廣州十三行的風貌。刻下舉行的專題展覽「聚沙成海:海上及陸地的古絲路貿易」就探索中國是如何與亞洲、中東和歐亞地區在文化、藝術、宗教和技術等多方面交流。

上層展廳一下子從古代進入現代航運包括郵輪假期,同時介紹不少中國及香港出色的航運鉅子,少不免要介紹博物館榮譽顧問、前特首董建華家族的事蹟。這層巨型展品還包括已停用的橫瀾燈塔及形似觀音的古董船首像,均是鎮館之寶。而最高層A層焦點展品則有1956年天星小輪「天星號」船鐘,海景餐廳亦在此。

博物館最令人欣賞之處是善用高科技多媒體資源,譬如將鎮館之寶18米長的清朝《靖海全圖》卷軸數碼化,可逐吋看得更清楚;「顧國敏船舶駕駛室」則讓大家可以一嘗駕船滋味,系統設定為晝夜變化的維港景色,並會模擬各種極端天氣情況,如颱風、落雪、濃霧等,猶如身歷其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