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

鰂魚涌公園內
西灣河站A出口,或太古站E出口步行約16分鐘
地圖
  • 開放時間

    • 星期一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二休館

    • 星期三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四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五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六10:00~18:00

    • 星期日10:00~18:00

    • 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不一,詳見官網。

  • 費用
    免費

  • 建議參觀時間
    1小時

葛量洪號滅火輪赫赫有名,曾參與無數船舶及沿岸重大火警的撲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務,2002年退役前一直是亞洲最大的滅火輪,退役後幾經艱辛於鰂魚涌公園中央廣場落地生根。葛量洪號現由香港歷史博物館管理,每逢週末及公眾假期皆有兩場導賞團,建議現場報名週六導賞團,皆因兩場均由退休消防員擔當導賞員,較一般導賞多了昔日工作點滴分享。2007年開幕的展覽館,面積約1,200平方呎,原來的中央廣場被改建為一個半圓形的水池,以環迴步道營造兩層展覽空間。下層為正門入口,可近距離欣賞船底結構,並展出珍貴的消防文物、歷史圖片並輔以多媒體介紹,從照片中了解到直到1960年代,海上消防員都是穿水手服,在1970年代才換上跟陸上消防員相同的制服。上層走道造了水景,呼應海傍景色,大家可以進船參觀,讓大家了解消防員工作環境,部份如機房、駕駛艙及廚房等只能隔窗欣賞。留意船頭有一銅鐘,當船隻在大霧時拋錨或繫浮泡,船員便每隔一分鐘敲動銅鐘,通知海面的其他船隻,防止碰撞意外。

香港消防史逾150年,葛量洪號於1953年投入服務,並以當時的香港總督葛量洪爵士命名。造船原料來自英國並於黃埔船塢建造,導賞員指出雙層船底特別堅固,反映了香港五十年代造船業的實力。展出的文物中,十九世紀末消防員所戴的金屬頭盔尤為有趣,早年的消防員還是外籍人士!至八十年代,消防頭盔仍有官帽位的設計,跟現時的設計大不相同。提起近代威水史,葛量洪號及位於將軍澳的消防及救護學院中,均隆重介紹葛量洪號與伊利沙白號海上學府的兩件重要歷史事件,1971年海上學府來港,葛量洪號噴水表演以示歡迎,該郵輪由前特首董建華的船商父親董浩雲持有,但於1972年改裝將完成之際發生大火,當時董建華也在船上,葛量洪號有份參與灌救,此場火災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水上火災亦是唯一的災難級大火。還有一張珍貴圖片,當時葛量洪號停泊於已消失的中環瓊山碼頭。

每年葛量洪號舉辦的同樂日都會吸引大批參觀者,輔以多項文娛表演,小朋友更可化身小小消防員,詳情可留意網站公佈。